开学之际,既是学生和家长准备迎接新学期的过程;也是老师和领导重整旗鼓、制定和落实规划的契机。
接下来如何确保教育向更好的阶段提升,这是各地领导工作的重心。现在有个令老师和家长都不太满意的现象,就是许多管理者只靠自己想象,定下的策略不够人性化。
许多原本看似好心的举动,落实起来反倒让一线老师和家长们都怨声载道。比如课后服务吧,明明是为缓解接送难题,可是许多地区的家长希望取消。
(资料图片)
这是因为有些学校仅仅为表现出“积极响应配合”的一面,就让所有学生都留在教室里。人家原本喜欢照常放学的同学,只能勉强再饿2个小时。要么就只好在校订餐,价格不便宜。
教学方面就更别提了,许多基层教师抱怨,校领导根本没参与过教学,不知道现在学生什么情况。想一出是一出,不必要的考核反而让教学精力被严重分散。
为解决以上问题,某县要求校领导要带主科课程
安徽某县的教育局开会期间提出,本地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之所以不乐观,很大原因是因为各学校的校长等管理层,本身就缺乏积极性和专业性。
尤其岁数大点的,好像上班只是打发时间,装样子混到退休。不仅是校长级别,包括很多行政岗也是如此。大家如果都以远离一线为荣,教育怎么能提高呢?
所以,教育局决定要求各校的领导层,必须带主科课程。一定要深入一线的教学岗位;并且不能以“劳动课、品德课、电脑课”等容易摸鱼的科目代劳。
这样的举措,获得不少老师的支持。原来,教育局这位领导,本身就是从教学岗位逐渐被提拔上来的。所以他非常清楚和理解基层教育工作的难题,知道老师的处境。
只有让更多校领导像他一样,亲身体验教学岗位,才能深刻理解教育行业,并在以后的决策中变得更睿智和合理。
同时,由于大家无论升职到哪个程度,都不能离开教学工作,那么一心想要偷懒的工作者也会得到遏制。部分学校管理层冗大的现象也能得到改善。
能力不符合的,一律接受降职和换岗的处理,不允许留在管理层的位置却只是喝水看报;对一线教师指手画脚。
对学生是福是祸?新的规矩引发争论
让校领导必须担任主科教学工作,这样的规矩在获得支持的同时,也存在争议声。不可否定,初心是很好的,希望做管理能更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。
但对学生到底是福是祸,这方面有部分老师和家长会担忧。因为领导教师,跟自己擅长教学,是两回事。如果我们接触过校领导讲课,会体会到这个问题。
以笔者为例,高中期间有位男老师是主任,管理手段非常有权威。不管其他老师,还是广大学生们,都喜欢和信服他。
这位主任以前也是讲课的,有次教师请假找他临时代课。但实话实说,主任教学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维。只能说过关而已,但千万不能指望他这个水平来保证成绩。
讲课差、讲题差,完全没有耽误他督促各位教师的工作;也不耽误他认真倾听和理解基层教师的心声。可如果非让主任授课,估计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学生们。
如何让学校管理者积极了解教学,真是个难题
县里这位领导对此还是很认真的,他直言各学校高级领导要么回归教学;要么做领导的福利待遇就不要拿。不过落实中到底能否起到震慑力,校长讲课又是否对学生有好处?
这些后续的问题同样是“疑难杂症”一般。怎样更加人性化、并让学生们最终获益,同时让学校管理层更积极地了解教学岗位,确实很难。
如果只靠宣传教育,那么情怀这种东西,难以督促所有校领导。但制定统一的规则,要所有校领导都去教学科课程,其中又存在别的隐患,可能耽误学生成绩。
哪位家长也不希望自己家的学生,被当成校长锻炼教学能力的对象吧。所以,这样的规则同样受到一些争论。
还有个问题就是,谁又能保证这位教育局领导始终在任呢?如果他过几年有调动,那么执行又成为临时的方案,学校可能会觉得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。
话题: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呢?
标签: